地下室堵漏預加固施工
1 加固原理
1基坑開挖前,對接縫進行加固處理,首先在每個接縫處施工3顆ф800@500雙重管高壓旋噴樁,樁長30m。
2 然后再在接縫位置進行注雙液漿處理,增加接縫止水效果。
3 最后在接縫位置重新引孔,預埋一根袖閥管作為應急注漿管。
2 旋噴樁施工
1 漿液參數
本工程要求漿液具有良好的可噴性、足夠的穩定性、耐久性、氣泡少、結石率高的特點,結合經濟合理的原則,擬選擇強度等級為42.5的硅酸鹽水泥,外加劑視具體施工時間、和其他條件要求而定。
漿液水灰比控制在0.7左右,每延米旋噴實體水泥用量約為570kg,計算方法可參照《高壓噴射注漿施工操作技術規程》中普通三重管參數取值。
水泥漿液體積用量計算公式:
水泥用量計算表格
項目
|
噴射體直徑De
|
充填率K1(0.75-0.9)
|
噴射長度H1
|
損失系數β
|
實體漿液用量Q1
|
漿液配比(W/C)
|
漿液比重
|
水泥用量
|
單位
|
m
|
|
m
|
|
m3
|
|
(g/cm3)
|
t
|
雙高壓
|
0.80
|
0.90
|
1.00
|
0.30
|
0.59
|
0.70
|
1.65
|
0.57
|
噴射壓力
漿液壓力25MPa,空氣壓力0.7MPa。
2 成孔
a.成孔設備就位安裝時,機座要平穩,立軸或轉盤與孔位對正,其偏差不大于1cm。
b.開孔直徑不能小于110mm,終孔直徑不能小于91mm。成孔偏斜率不能大于0.5 % 。
3 噴射注漿作業
1)配制漿液。在漿液配置過程中,先放水,再放水泥,充分攪拌后通過過濾,再進行第二次攪拌,并定時間測定漿液性能,鑒定漿液配合比是否符合設計要求。
2)漿液存放時間。當氣溫在10℃以上時,漿液存放時間不得超過3小時;當漿液存放時間超過有效時間時,應降低標號使用,必要時按廢漿處理(加入緩凝劑的漿液,其有效時間不在此限)。
3)噴射注漿前要檢查高壓設備和管路系統。設備的壓力和排量必須滿足設計要求,管路系統的密封必須良好,各管道和噴嘴內不得有雜物。
4)在插管過程中,為防止噴嘴被泥沙堵塞,需帶水插管,水的壓力為0.5MPa左右。
5)噴漿管插到設計深度后,及時輸送漿液、水和氣,噴頭在預定深度噴射時,只旋轉,不提升,停留1~3min后再提升,確保下部固結體質量。
6)在噴射施工中,隨時測定注漿管轉速、提升速度,水、漿液、氣壓力及流量等情況并做好記錄。
7) 在噴射提升注漿管時,拆卸注漿管速度要快,重新噴射的上下搭接長度不小于0.3m,防止固結體脫節。
8) 在噴射施工中,經常注意孔內返漿情況。將返漿量控制在注漿量的30%左右。
9) 當孔口不返漿時,采取間歇性噴漿方法,間隔時間12 h左右。嚴重漏漿地段可考慮加適量的速凝劑或多次反復間歇性噴漿。
10) 當孔口返漿量超過30%時,可提高噴射壓力,適當縮小噴嘴孔徑,加快提升和旋轉速度等方法。
11) 噴射注漿施工結束后,及時清洗注漿設備和管道,以防水泥漿液凝固堵塞。
12) 噴射注漿時,突然中斷電、水、漿、氣體時,應及時搶修。搶修正常后,注漿管應重新下至停供位置以下0.5m重新進行噴射。當因故停噴超過3h時,及時清洗設備和管道,以防水泥漿堵塞。
3 袖閥管注漿
1 施工參數
注漿壓力:初始壓力控制在0.3-0.5MPa之間,壓力達到0.5MPa并穩定2min后注漿完成,若發現跑漿、噴漿等情況,應及時調整。
漿液配比:水泥采用P.O42.5普通硅酸鹽水泥,水泥漿液水灰比為1:1,水泥漿比重為1.5;水玻璃濃度為35-40Be, 模數為2.6~3.0;水玻璃與水泥漿的體積比為1:2。
2 鉆孔
開孔孔徑口91mm,要求鉆孔垂直,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%。
3 插入袖閥管。
底部要封閉,袖閥管應保持在鉆孔中心。地面預留高度0.2~0.3m。預先在管內注滿清水,以檢查其密封性。
4 插入注漿芯管
在袖閥管內插入雙液灌漿芯管(帶雙活塞的注漿鋼管)至預定灌漿段。
5 開始灌漿
將雙液灌漿芯管從袖管中下到注漿位置,自下而上分段注漿,注漿步距為0.33m。
6 施工注意事項
在注漿過程中,應觀察相鄰注漿孔的排氣、返水、串漿、冒漿等情況,及時做好記錄。若周圍注漿孔有串漿時,應停止注漿,12h后重新注漿。若周圍注漿孔仍沒有反應,注漿量過大時,應采取“間歇定量分序注漿法”注漿,以控制漿液流失過大,分序為跳孔注漿,定量為每孔每次注一定量,間歇12h后再循環注漿。
4 袖閥管預埋
本節同第三節的施工過程,在下放袖閥管后不插入芯管,待使用時插入進行注漿。
5 開挖中的加固
1 加固原理
本加固方法主要針對已明確知曉地連墻接縫存在較大的缺陷,但風險點還在基坑開挖面以下的情況,這是如果準備的足夠充分,是可以迅速的將接縫在開挖的過程中進行處理的。此時采用的加固方法主要是外包鋼板進行補強法,在本法施工中需要用到的材料主要為速凝型堵漏粉,施工的重點在于處理迅速,特別是在存在砂層的情況下更需合理的組織,迅速的處理完畢。
一般情況下,在地下水豐富的砂層中,開挖后,地下水會夾帶著砂層向低處發生流砂情況。基坑開挖后,若發現地連墻存在薄弱環節,特別是在砂層處,必須在幾分鐘之內做好處理措施。否則當流砂被流空之后,就會使坑內外水形成一個通道,而且通道會隨著涌水量的增大不斷增大。
2 施工方法
此階段為最易處理階段。處理措施如下:
迅速清理表面浮土,清理深度大約在20-30cm左右;
自薄弱點的四周向中間抹速凝型堵漏粉,若果在此過程中,水勢已無法控制,則在最薄弱位置盡量小的留一個泄壓點,以免將整個處理面沖毀。留完泄水孔后應繼續抹速凝型堵漏粉,在此過程中可適當增加一些鋼筋,如有可能鋼筋應與周邊結構連接,以增加封堵的整體性,保證封堵成功。
采用速凝型堵漏粉封堵完后封上鋼板,鋼板應與兩側地連墻上主筋或者十字鋼板連接固定。待固定后,還需向鋼板與封堵的速凝型堵漏粉之間進行填充,保證加固的密封性,填充的材料可以為稀釋的速凝型堵漏粉漿液。